新浪安徽 旅游

宏村非遗“闹灯会”研学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闹灯会”是黟县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燃灯之俗,始于汉代,由“敬神送年”这一民俗演绎而来;徽州人重节纳喜,这一习俗有喜庆平安之意,史历三次大迁徙的徽州,保留了此习俗。

“闹灯会”是黟县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燃灯之俗,始于汉代,由“敬神送年”这一民俗演绎而来;徽州人重节纳喜,这一习俗有喜庆平安之意,史历三次大迁徙的徽州,保留了此习俗。

黟县的灯会,主要流传于城中及西递和宏村雉山等处,制灯、观灯、赏灯、吃元宵、打灯谜成了黟县百姓一年之中必闹之习俗。“闹灯会”至唐宋时期逐渐固定下来,成为黟县特色的传统活动。

2020年开始,徽黄京黟旅游公司成立“花灯队”,从传统技艺制作、锣鼓乐器敲打、舞步队形设计等等,通过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内容,唤醒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每年八月十五、正月十五等节庆固定展演,保护利用好此项活动,让非遗活态传承。

闹灯会 木雕图

徽州黟县宏村承志堂,在前厅中门之上,有一长幅图案“百子闹元宵图”,雕刻着100个小男孩。在舞龙灯、狮子灯、凤灯、鱼灯和其它各样花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展现了徽州民间闹元宵的喜庆画面,是黟县明清时期百姓闹灯会时真实写照。

花灯制作及花灯表演,是“闹灯会”的内核,一盏盏造型各异的花灯,手工制作,饱含匠心;一场场流光溢彩的花灯表演,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这里是两个课程,具体如下:

研学课程一制作花灯

1、砍竹劈篾

选三年以上的竹子,劈成一根根细致的篾,打磨光滑后备用

2、骨架塑形

按图案塑形,结构要协调、灵动

3、棉纸糊制

有棉纸及白布的两种,立体裁剪,保证平整度

4、白描定位

按动物造型勾勒出基础形状,点睛之笔

5、绘画填色

上色要均匀,色彩的搭配要有审美基础

体验场地 宏村研学教室3班或1班

(备注:制作一盏花灯需要2整天时间,慢工出细活。制作花灯只需完成“白描+填色”,时间1.5小时以上)

研学课程二 花灯表演

1、人员分工及队员列队

2、学习基本的步伐及掌握队形变化

3、团队协作配合鼓点

4、宏村汪氏宗祠“闹花灯”

花灯演出场地:宏村月沼、宏村村内

(花灯表演彩排时间需要40分钟左右,演出时间预计40分钟左右,整场活动1.5小时左右)

“闹灯会”在《黟县志》里有载:“旗帜、伞盖、人物、花卉、鳞花之属,剪纸为之,五色十光,备及奇巧,合城士庶往观,肩摩踵接,车马填巷,灯火达旦”。

文:望北

图:郭昊、望北、吴靓、方龙 

编辑:向左向右

(责任编辑:章星宇)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