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创新之问 滁州奋勇争先”之县市区篇|琅琊:创新驱动塑优势 实干担当勇争先

新浪安徽
关注7月30日,在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梁言顺着眼安徽发展全局,系统提出了7个方面47个创新之问,向全省发出了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的奋进强音。滁州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强化整体谋划,研究制定七大专项行动方案;强化全域推进,组织各县(市、区)和园区、市直相关牵头部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同题共答;强化动员部署,市委召开七届九次全会,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创新突破、创先争优,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琅琊:创新驱动塑优势 实干担当勇争先
面对省委提出的“创新之问”、市委提出的“创先争优、创新突破”要求,作为滁州市主城区的琅琊区立足区情谋突破,精准作答求实效,以创新驱动重塑核心城区发展新优势,以实干担当推动各项工作奋勇争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锦绣琅琊。王凤祥 摄
创新之问:动能转换必答题
对于琅琊区而言,“为何要创新”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未来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答题。
作为滁州市中心城区,琅琊区坐拥商贸繁荣、配套完善、人才集聚等先天优势,已形成以“追光逐器、医食共进”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为加快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全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2024年高质量发展考核跻身全市第4,连续五年实现争先进位;创新平台建设捷报频传,连续两年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创成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创新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些成绩,不仅生动展现了琅琊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更积蓄着未来持续突破的巨大潜力。
放眼区域竞争,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紧迫感时刻提醒琅琊:唯有创新,才能打破空间瓶颈,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唯有创新,才能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从传统商贸主导向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蝶变。这既是落实省委部署、市委要求的政治自觉,更是琅琊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必然选择。

城北商圈逐步形成。赵辰 摄
创新之路:五大突破显特色
当前,琅琊正处在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比较优势,琅琊区融合五个“争先进位”,坚定走出一条具有核心城区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以“项目争速”锻造创新引擎。琅琊将项目建设视为创新的硬支撑,以加速度带动创新能级提升。全区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决战决胜120天”攻坚行动,锁定主导产业,全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附加值大的头部企业和优势项目,力争在10亿元、3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招引上再破新局。拓展招商模式,加大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场景应用招商等招引力度,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全要素保障体系持续创新,从土地供应到政策支持,每一个环节都力求高效,确保全年项目转化率达到50%以上,以源源不断的优质项目厚植创新发展动能。
以“产业争强”壮大创新主体。通过开展“智改数转”专项行动,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0个以上,支持中润、光智等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典型。优化制造强区政策,力争全年新增战新产业企业2户、专精特新企业5户,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围绕主城区商业优势,着力打造天长路核心商圈,提升主城区集聚力和吸引力。坚持“以楼强产、以园聚产”,加快推动琅琊总部中心建成运营,全力培育6个税收超千万元楼宇,打造“1+N”现代服务业集群。同时,积极培育本土零售、餐饮品牌和老字号以及名优特产,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以“改革争先”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力争全年争取5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区域合作的朋友越来越多,与上海杨浦区大创智园区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平台的步伐不断加快,借助长三角的优质资源为琅琊发展赋能;与上海现代服务联合会的合作持续深化,在服务业创新上寻找新突破;依托“阳明文化”载体,深化与余姚市的合作共建,文化赋能创新的路径更加清晰。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外商企业招引力度不断加大,鼓励外资企业在琅琊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让国际先进技术与理念在这里碰撞;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省级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持续优化服务,优势企业“抱团出海”行动扎实推进,琅琊制造产品正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人才、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活力充分释放。
以“全域争美”构建创新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要求,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持续升级市政设施,稳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西涧渡村、邓坝村省级精品示范村和太平村湾塘省级中心村建设如火如荼,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绿化美化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文旅融合的新场景不断涌现,西涧渡村凭借省级特色旅游名村的招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邓坝村后备箱工程基地让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元气森林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让游客走进工厂感受产业魅力;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正在打造,在老建筑里书写新故事。
以“民生争暖”彰显创新温度。强化民生导向,用心用情办好群众“暖心事”,做优“一老一小”“滁州有让 龙池有礼”“紫薇花开”“345工作法”等基层治理琅琊品牌,着力把民生服务打造成琅琊最美名片。对标对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标准,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全力做好“双创”国家评估认定工作;深化城市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分级诊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乡村,让群众看病就医不用再跑远路;持续建设农村幸福院和嵌入式养老机构,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琅琊经济开发区。王凤祥 摄
创新之基:要素保障强内核
创新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久之功。要让创新动力持续涌动,必须筑牢生态之基、完善机制之策。
加速构建“如鱼得水”的创新生态。琅琊区持续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琅琊深化“访企入村”专题行动,聚焦科技型、外向型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建立“一企一策”数据库,健全“即诉即办”快速响应与“未诉先办”闭环机制,努力做到“解决一个问题、规范一类事项、优化一个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级“亭满意·琅如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推动企业办事诉求“一口受理、闭环办理”,真正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创新、抓发展。
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创新人才高地。琅琊区全面挖掘人才与创新资源,力争新获批市级人才工程2项以上,实现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申报和入选“双突破”。持续深化与复旦大学共建中国式现代化行动研究实验基地,拓展同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人才创新活力充分涌流。依托滁州“满天星”人才街区,做强“1+4”人才服务平台功能,强化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的规范化运营与特色服务,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环境。
靶向集聚“活力迸发”的创新要素。琅琊区积极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琅设立研发机构,中润新能源研究院、光智科技实验室等聚焦技术攻关、探索前沿领域,启迪之星加速器、企业海智工作站、滁州学院成果转化分中心等发挥载体作用,多元协同、开放共享的区域创新网络加快构建。创新主体培育持续深化,力争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实现突破,让创新“领头雁”更具引领力。
创新之问,必须用行动回答。琅琊区奔着问题去、盯着弱项改,在锻长板上出实招、在补短板上见真章、在育新板上求突破,力求稳中奋进、全力争先进位,努力走出一条依托创新驱动、强化实干导向、彰显城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来源:美好滁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