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资讯

著名作家余一鸣做客安徽省“《清明》读书会”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第40期“《清明》读书会”暨包公故里文学活动在合肥举行。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余一鸣以“小说创作的基本技巧和突破”为主题,从小说创作的准备、题材选择、语言锤炼、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为现场文学爱好者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智慧的精彩讲座。

在讲座中,余一鸣分享了自己从语文教师到作家的独特经历。50岁时,已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的他毅然转向小说创作,这一决定让周围人大感意外。“我当时出版了3本教学专著,发了130多篇教学文章,他们都认为我会沿着教学这条路走下去。”但最终,对文学的热爱让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的转型之作《愤怒的小鸟》一鸣惊人,获得人民文学奖,随后多部作品被重要选刊转载,让余一鸣在文坛站稳了脚跟。余一鸣强调,写作离不开深厚的积累,自己虽然是在50岁才转向小说创作,但此前多年的教学和阅读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特别指出,阅读经典作品和观察生活细节是创作的两大支柱:“好的小说往往源于生活中的细微观察,而经典作品则能激发灵感,帮助作者找到自己的语言风格。”他建议写作者养成记录生活细节的习惯,并通过批注式阅读深入理解经典文本。

谈到创作与时代的关系,余一鸣说:“一个作品的成功,它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他以毕飞宇的《推拿》为例,指出该小说特意选择在2008年国际残疾人年发表,取得了更好的社会反响。他建议写作者要关注时代脉搏,但又要保持独立的艺术追求。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踊跃提问。针对“如何提升结尾的艺术性”这一问题,余一鸣建议:“可以暂时先放在一边,过个三五天又会有新的思考出现。”对于创作中的朦胧感,他表示:“各种文学风格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要符合题材和人物特点。”

“《清明》读书会”作为连接作家与读者的重要桥梁,对促进文学交流与发展中具有深远意义,通过系列读书会活动,文学不仅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还能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进步与创新。(李硕)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