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资讯

【携手共进长三角】携手共进长三角: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产业,是经济的生命线,也是长三角挑大梁的重要支撑。

产业,是经济的生命线,也是长三角挑大梁的重要支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沪苏浙皖取长补短、协同发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在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蔚来汽车电驱动系统生产基地最近刚刚建成投产。以长三角为主要区域,加快完善电机、电池、电控等“三大电六小电”零部件配套体系,让蔚来汽车在供应链上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

我们的零部件,长三角占了绝大部分,上海、合肥、南京、杭州,这样一个布局效率是非常高的。长三角一体化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战略里边,我们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受益于一体化发展的是长三角所有的整车制造企业和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截至2022年底,三省一市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已达6300家,占全国的40%左右;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排名中,沪苏浙皖全部进入国内前七。

(长三角)集中了一大批的新能源的整车企业,产业链也得到了进一步地巩固,这样一个集群对区域的产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各扬所长、共拉长板,是沪苏浙皖面对“一体化”新课题采取的一致行动。瞄准产业新赛道,三省一市强强联手、融合创新,加快把科技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在新兴的量子领域,经过多年培育,长三角已成为全球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区域。

在长三角这里,量子科技是有很好的发展基础的,合作也是有很好的典范。我们在科技领先的基础上,开始做产业的推进和设计,这将为整个量子科技的产业的腾飞提供巨大的助力。

为了进一步加快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安徽密切协同,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组建了一大批产业链联盟,开展行业共性问题研究,集聚更多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展补链固链强链行动。

特别是在产业一体化上,我们三省一市建立了产业链合作的这样一个机制,围绕着(组建)新兴产业的产业联盟,在推动人才的互认、要素流动上,取得了很多成效。

长三角长期发展工业化比较超前,只需要配合投资环境的优化,吸引国内外的人才到这边来创业创新,一定可以加快地发展。

坚持“龙头+配套”构建产业生态,长三角地区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共进共赢。“芯屏器合”是安徽的特色和优势产业,找准产业链的空白,上海至纯科技公司在合肥新站区重点打造了晶圆生产设备清洗和晶圆再生等业务板块,眼下,这里已成为企业的长三角服务中心。

把我们的布局“拼图”就拼得很完整了,我们预计在今年四季度的时候,基本上现有的产线都会满产。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企业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在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和“高质量”上更进一步?长三角地区正在创新打法,推动产业链跨区域深度合作。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不断“以新破局”,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蚌埠产业园等18个省际合作园区加快建设,人才、资金、项目已经在长三角区域内竞相涌流。

我们宁波共20位同志到蚌埠来挂职,积极在为甬蚌两地产业合作出谋划策,做好牵线服务等工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尤其是甬蚌结对合作帮扶,我们获得了(发展)理念的提升,特别是在新兴产业方面,对标学习、奋力追赶。

锻长板、补短板,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一批先进制造业正在长三角持续做大做强,其中,汽车产量已占全国1/4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两大领域,长三角的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30%。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都相继出台了人工智能的本省本市的发展规划,上海强调应用,江苏和浙江在算力方面打下了基础,安徽在做行业性的AI+的应用,现在来看效果非常好。

共谋产业、共促发展,2022年,沪苏浙皖经济总量占全国的24.1%,8个城市入围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的1/3。

长三角一体化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上海、浙江、江苏、安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深化各地之间的分工,在效率、在技术创新、在品牌塑造、在国际影响力(方面)努力提升,来推动我们地方的发展。

来源:安徽新闻联播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