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资讯

城市告别“看海” 市民出行无忧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过去,每到夏天,市区就会出现内涝积水现象。但今年夏天,市民欣喜地发现,小区和街道积水越来越少,即使是遇到台风“烟花”这样的暴雨天气,也很少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象了。

原标题:城市告别“看海” 市民出行无忧

过去,每到夏天,市区就会出现内涝积水现象。但今年夏天,市民欣喜地发现,小区和街道积水越来越少,即使是遇到台风“烟花”这样的暴雨天气,也很少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象了。

  出行不再遇积水

今年59岁的李文志是亳州高新区菊花园小区的还原户,也是新区第一批“新市民”。“我们这里是最早开发的地方,现在的九中、万达、人民医院都是以前俺村的地。”李文志自豪地说,不过有个问题却让他有些苦恼,每到夏天城市道路积水造成出行困难。

李文志说,距离他最近的积水点只有几百米,位于桐花路与仙翁路路口南侧。过去,一到夏天,那里就会出现积水。时间久了,大家发现,路面西侧的积水浅、东侧的积水深,因此如果是骑电动车出行,就走西侧路面。

影响李文志出行的积水点不止这一处。市人民医院南院北门附近的积水点是市区较大的积水点之一,也是李文志经常路过的地方,“那边的积水情况比桐花路与仙翁路路口更严重,面积更大,每次经过都是提心吊胆。”

“应该从前年开始,积水问题就没有了,大家出行终于不再担心安全问题了。”李文志说,他曾经看到过施工单位修下水道,活干得很仔细,先把绿化移植,等修好后再重新种上绿化,看上去和没修之前没啥区别,但积水问题却没有了。

  打通“最后一百米”

近年来,我市集中开展“城市看海”现象治理,主次干道积水点基本消除,但还有一些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群众家门口的积水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治理。

菊花园小区就是其中一个小区。2010年下半年,菊花园小区开始交付使用。菊花园小区有45栋居民楼,居住人口约8000人。随着居住人口增加,小区基础设施的老化,下水道经常堵塞,小区里的积水排不出去,居民意见很大。

从2019年开始,亳州高新区加大市政管网改造力度,翻建和降低了嵇康路的雨水管道高度,又重新铺设了菊花园小区内部雨水管道,并将两者相连。2020年,菊花园小区实施打通“最后一百米”工程,将小区内部的雨水管网衔接到嵇康路上的市政管网里。

通过提升改造下水管道,往年小区里存在的积水、内涝、排污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现在不仅城市道路上的积水没有了,小区里的排水也通畅了,水终于可以排出去了。”李文志说,今年小区又铺设沥青路面、安装非机动车充电桩、增加机动车停车位,环境越来越好了。

“智能”管理补短板

近年来,我市下大力气治理“城市看海”,自2018年以来,共投资5.3亿元,完成河道治理39.5千米、修复水体95万平方米;投资6.3亿元,完成22条主次干道、46条背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共改造管网91公里、整治易涝点248处。

今年以来,我市中心城区又谋划了70条背街小巷、总长约60公里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已整治小型积水点38处,清淤75条道路、376公里雨水管网。治理城市“看海”,我市一方面提升城市排涝的“内功”,另一方面还不断提升防汛排涝信息化“硬实力”。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我市先后建成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平台,不断提升城市防汛排涝信息化水平,实现科技助力,智慧防汛。

亳州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平台负责人朱建忠介绍,依托该平台和积水点设置的电子水尺以及视频监控,可以实时监测到积水变化。一旦出现积水情况,该平台将及时把相关数据传送到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并由中心人员进行调度和任务处置,及时为城市“排涝”。(李蒙浩 李鹏)

来源:亳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 卫静怡)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