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本地

绩溪石川村的那些民俗 “游龙舟、抬五帝、跳旗”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石川古村落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登源河流域,伏岭镇境内,凤凰山下。旧时是通往“徽杭古道”沿线上的中转站,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

石川

石川古村落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登源河流域,伏岭镇境内,凤凰山下。旧时是通往“徽杭古道”沿线上的中转站,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

五帝城

“五帝城”坐落在凤凰山下的石川古村落里。我们通常说的“三皇五帝”是伏羲氏、神农氏、黄帝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但是在这里,历史或者传说可以表述简单一点,就以方位作为“帝”也未尝不可,他们都是在漫长岁月中,能够保佑村民风调雨顺的“神灵”。在“五帝城”门口,有一副对联,上书“千里朝宗何须远赴陕北,一心祭祖立可近谒黄陵。”情感朴素、真挚而热烈。

女娲 ,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也被供奉在小小的石川古村落。石川的老人经常讲女娲的故事,认为女娲一日中七十化变,是人类的始母神;能保佑族人多子多孙,多财多福。

三月三 · 游石川

石川人选择了春花烂漫的三月三,来举办“船会”或“善会”。通过“游龙船、抬五帝及跳旗”节目,融入忠烈思想。精心制“龙舟”、做“大旗”,为“五帝”以及古代英雄造型,来祭祀神明,彰显祖上,歌颂历史英雄。

老师傅在装扮“龙舟”中的人物形象。红脸、红袍、红冠,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英雄的刚烈、忠诚与威武。

“游龙舟、抬五帝及跳旗”

“游龙舟、抬五帝及跳旗”活动开启。仪仗队走在队伍最前列,持在手中的长杖为铁质“山门铳”,燃放“礼炮”,以示威风与礼仪。

“游龙舟、抬五帝及跳旗”是石川古村落的全民活动。男女老幼悉数参与。每一个人都相信此时的庄严与神力,希望通过自己的积极表现,能为自己、家庭、村落及后人带来福报。

游龙舟

三月三,大地如锦,春雨绵绵。“龙舟”为樟树所制,重达400多公斤左右,被村民推行在道路上。过去,龙舟上有二十四位英雄造像,船头立雷万春,船尾为南霁云,中央制一小庙,庙中供奉两位灵魂人物张巡和许远。他们四位都是唐时抗击安史之乱叛军、坚守睢阳而遇害的大英雄。现在简约了,只有三位历史人物载于船中,作为象征意义。龙舟以及英雄人物的造像都很精美,栩栩如生。

抬五帝

“抬五帝”队伍出场。黄帝当头,白脸,五缕长须,黄铠甲,坐麒麟,威严四射;随后为东方神青帝,脸为青色,黑须,青铠甲,双手握大刀,坐青狮;南方赤帝,红脸红须红铠甲,怒眼圆睁,额上血管凸显,舞流星锤,坐火兽;西方白帝白脸黑须白铠甲,执方天画戟,坐白马;北方黑帝,黑脸黑盔甲,双手持枪,坐黑水兽。造像惟妙惟俏,演绎着千年传说。

跳旗

村民在展示“跳旗”。每一面跳旗重量要达到50斤左右,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两名旗手来轮值守护。在“跳旗”的节目中,行走、奔跑及比赛期间,对旗手的力量、技巧和智慧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游龙舟、抬五帝、跳旗”沿着绩溪母亲河登源河顺流而行,向县城方向进发。

“龙舟”游走20多公里,被“划入”到绩溪县城繁华的大街上;村民汗流浃背,体现对先祖的虔诚之心、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心。

“五帝”被抬入县城大街,气象非凡,庄严伟岸;随行在后的“跳旗”一出场,气势磅礴,气氛活跃,引来阵阵喝彩。

近距离看一眼威风凛凛的“黑帝”,手持流星球,目光如炬,如此肃杀,鬼神远离。石川“抬五帝、游龙舟及跳旗”活动在乡间漫游,把福祉传递到四邻乡亲。

据记载,传统意义上,过去“船会”活动要延续7天左右。有主持官,第一号是“斋官”,他要赞助钱,要养一头大肥猪,祭旗时宰用。第二号是“会首”,他也要赞助钱,要养一头公羊,用以祭祀。“船会”开始前几天,全村打扫卫生,厨房里的餐具,饭桌,碗柜,锅碗瓢盆等一律重新清洗干净,开始斋戒,干干净净迎接神灵。

七天的“船会”,半夜起,半夜散;大致安排的内容有“安圣”,神灵请到了,首先要把神灵安定下来;“修圣”,祝大家修炼成圣;“收火”,把凶神邪火收掉,免得它给人们带来灾难;,“送火”,把神灵送走;“祭旗”,五面大旗代表五位帝君,中华民族的始祖,用猪羊祭奠后,让他们归位。

石川村静静地依偎在大山深处,村落原来都是徽派建筑,改革开放后,逐渐富裕的乡民住进了新式楼房。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开始怀想过去的民俗风尚。老人津津乐道的“游龙舟”、“抬五帝”及“跳旗”等往事,让新一代年轻人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2009 年,沉寂将近60年的“船会”终于得到了挖掘与恢复,在当年的徽菜美食节上首次亮相。彪悍的石川人体魄、忠勇的石川人风貌、尤其是徽州民俗文化中少有的尚武精神,都让人赞叹不已。

纪念先祖,歌颂英雄,传承尚武精神,石川“游龙舟、抬五帝及跳旗”三项传统民俗活动备受瞩目,2010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来源:绩溪全域旅游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