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六安最鲜明的精神底色

新浪安徽
关注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区,苏区建设模范区;安徽省及大别山区抗日的指挥和活动中心;鲜血浸透的红色土地,建立新中国的坚实基石。
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六安,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诞生,六安30年红旗不倒,30万先烈捐躯。先后组建了十多支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主要发源地,为红军长征四支主力红军中两支队伍的诞生地和发祥地,走出了洪学智等108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美誉。来六安,沐浴红色基因,传承忠诚底色。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位于六安市中心九墩塘畔,原名“皖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是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民政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别山烈士纪念园中,《八月桂花遍地开》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两座雕塑分别展示了发生在大别山区黄麻、立夏节、六霍三大起义场景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斗实况,栩栩如生、屹立于显著位置,生动再现革命时期重要场景。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位于市中心的大别山烈士纪念园,被现代建筑环绕,仿佛在提醒人们,时代在改变,但红色文化、烈士精神不能忘,必须不断巩固烈士陵园这一纪念烈士、学习烈士、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高地。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六安市中心,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为纪念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源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先烈而建造的重要标志,纪念馆先后征集收藏知名烈士档案263卷,烈士遗物遗照300余件,书籍文献550件,货币票证1083件,战斗武器100余件。现展出皖西革命史、皖西籍108位开国将军和106名著名烈士事迹。其馆藏文物数量质量和丰富内涵在全省名列前茅。
独山革命旧址群

独山革命旧址群位于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老街。独山镇留下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刘伯承、徐向前等光辉足迹,哺育了16位开国将军,享有“一镇十六将、独秀大别山”之美誉。
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

独山暴动,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独山名字和它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同时载入光荣史册。
中共六安县委和少共六安县委旧址

旧址始建于清朝末年,原为朱家大院。中共六安县委和少共六安县委主要在苏区大力发展和健全党组织,领导全县政治、武装、经济、文化和革命团体建设,中共六安县委是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进行武装革命斗争的核心机构。
六霍起义纪念塔

陈绪江 摄
主体造型是两把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剑,气势汹涌,锐不可挡,直刺苍穹。双剑合璧又代表着六安、霍山两县农民武装力量,同时也喻示着今天独山的干群在党的领导下,穿云破雾、直冲云霄的改革开放精神。塔体中间部分是农民圆雕头像,点明了独山暴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暴动。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
70年前,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伟大的转折点。刘邓大军无后方依托千里跃进大别山,转战鄂豫皖,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拉开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扭转了战争形势,为夺取全面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纪念雕塑位于天堂寨景区右侧,山岳青葱,将其掩映其中。蓝天白云下,雕像中的邓小平指挥若定,刘伯承胸有成竹、气定神闲。
拾阶而上,一块池塘和“青砖、小瓦、马头墙”的砖瓦房映入眼帘,两面红旗迎风飘扬。池塘里荷叶簇拥,砖瓦房气势非凡。 两侧的砖瓦上 “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几个大字惹人注目。
这座砖瓦房便是异地重建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这座大门非比寻常,大门为倾斜角度,门牌上4个大字“扭转乾坤”解释了个中缘由。
指挥部中再现了邓小平卧室。卧室内,仅有木床、木柜、油灯等日常生活用品。当年,邓小平就是在如此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主沉浮、转乾坤。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完全是孤军深入、生死未卜的背水一战,不仅是深入虎穴,还是虎口拔牙,没有后方依托,没有武器装备和粮食补给来源。
由于长时间处于敌军重兵包围之下,1947年底至1948年的两个月是在大别山最艰苦的时期。邓小平与李先念、李达一起率领着不到一千人的精干前方指挥部在大别山区转战,驻扎于此,度过1948年公历、农历两个新年。邓小平本人在此前后居住了50余日,指挥部队胜利地完成了战斗、土改、筹款接粮三大任务,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

指挥部中有一扇特殊的门,写着“老乡不在家,开门就犯法!六O四九封”。初见此门,认为它仅仅是约束红军将士们的话语,谁曾想,在指挥部内,一副在此门旧址的照片格外显眼。照片上,门上依旧有那几个大字,而门下,红军将士躺在老乡家的台阶上酣眠。这扇门,不是普通的门,是重现了历史、记录了红军将士高风亮节之门。
金寨革命烈士陵园
金寨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包括六个部分,即: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红军烈士墓园、红军广场。现已形成以烈士纪念塔为中心,融塔、馆、堂、碑、墓、村为一体、具有山区特色的大型革命烈士陵园。(来源:安徽文旅 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