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技艺徽墨 皖南的底色 山水画里的重彩

新浪安徽
关注有人说,来到徽州,看到黛瓦粉墙,方觉山水画里的村庄就真真切切地展现在眼前,如桃源般令人向往。

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徽派建筑的配色也是由黑色与白色组成,二者之间独一无二的缘份可以从前世话到今生。
在画里,墨赋予了黑的色彩,所有的物象与景致都有了生动的内涵,而一副好墨往往能增加更多的灵气。也许是徽州与山水画的缘份,所以徽墨成为了徽州的又一张名片。
历 史 徽 墨
歙县自古以来享有“墨都”的美誉。徽墨的始祖奚廷珪,他受到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其国姓,从此歙州制墨名噪全国。民国《歙县志》记载:“至宋时,每年以大龙凤墨千斤充贡”。明清时期,徽墨的制墨技艺不断进步,墨的图案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名工名品层出不穷。清代同治、光绪两朝是胡开文墨业的盛期,墨肆遍及全国,歙县就有数十家之多。宣统二年,上海广户氏胡开文老板胡祥钧结交德商洋行买办,试用“坤和”“利康”牌西烟(工业炭墨)制墨成功。但后受到外国资本冲击的影响,徽墨行业遭遇了不景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各地墨厂、墨店的恢复和发展,久负盛名的徽墨获得了新生。

别 样 徽 墨
好物只有依附好料方能从第一步就朝着精品的方向制作,所以徽墨的品质首先要得益于原料。由于黄山松生长在特定的环境和气候中,松脂特别丰富,用黄山松烧烟就具有出烟率高、烟细、黑度好的特点。油烟以各种油料炼烟制墨,比如菜油、麻油、桐油等,其中仅桐油炼油为墨色黑而有光,经久不褪,适宜作画。从明代罗小华起至今,徽墨的油烟墨就专用桐油炼烟。

工艺是制作的精髓,凝聚了所有的专注与心血。徽墨从原料加工到产品出厂大致经过了点烟、活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难得的是整个过程都为手工制作。其中刻模、和料和制墨又是最为关键的部分。徽墨制作过程中还需运用许多材料和工具的辅助:烟房、灯盏、墨桌、瓷碗、油壶、竹夹、线刨、垫板、蒸架、各类锉数把等。此刻脑海中好像可以想象匠人们在一宇天地里一心一意地制作出每一块墨的情景,光阴流转,徽墨也成为了徽州的独特印记。而讲究精湛的工艺也使徽墨赢得了“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徽墨品种多样,造型美观。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集徽墨于一体,所以徽墨本身也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徽文化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滋养下,徽墨的制作有了丰富的资源与坚实的基础,徽州沉淀下来的人文文化也因徽墨这个载体有了更生动的表达,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早在明代歙县的徽墨就销往了日本和东南亚各地,许多出访时,都曾把徽墨作为高级礼品赠送国际友人。至此徽墨的实用价值与艺术收藏价值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得 一 徽 墨
你若来到徽州,就有机会在街巷里看见匠人们在门口或者里屋专心地制作徽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守着传统的徽州技艺与文化,在此基础上又做了一定的创新,才产生了实用又精美的徽墨。徽墨是皖南那一抹浓重的底色,每一个来到徽州的人都可以用它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徽州印象画。纵使时光流逝,带不走的只有旅行中形成的这份独家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