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米酒香飘扶贫路

中安在线
关注原标题:休宁县:米酒香飘扶贫路

“卖酒酿啦……卖酒酿啦……”无论是休宁县城大街小巷,还是城郊乡村,时常可看见一位四十五六多岁的男子挑着两箩框米酒吆喝着叫卖。
他叫汪建慧,是休宁县汪村镇回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974年出生的他,患先天性白内障,多处医治无效。父母因身体不好相继病故,家里只有汪建慧兄妹俩相依为命。虽然双目残疾,学历不高,却他对生活充满信心。2001年的一天,汪建慧从邻居收音机播放中得到一条“制做米酒致富”生意经,说制做米酒操作简单,产品也易保存且不变质,出售利润也高,汪建慧动了心。说干就干,兄妹俩很快在家整理了个制作场所,向亲戚借了2千元资金,买来了设备,几天工夫,一个“酒厂”就建成了。因买米缺资金,同时向当时原汪村信用社贷款1000元,有了流动资金,米酒就正式生产了。
一边摸索,一边生产,米酒产量虽然不多,口感却很好,米酒一度广受乡邻们的喜爱。但是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深山里的人一个个外出务工,消费者越来越少,喝米酒的人更不多。汪建慧的米酒生意每况愈下,兄妹俩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信用社的贷款也是一直转贷交着利息,无力偿还。
米酒厂收入微薄,汪建慧也无法外出务工,生活起居还得妹妹照料着,这让汪建慧一时难以接受。兄妹俩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一是既然米酒制造有了一定技术,就要利用起来;二是山区人员少了,是不是城区,或城郊乡村人多一些呢?三是现在人们都讲养生,喝米酒的人多了,为何不能把我们“小作坊”开到县城附近呢?搬进城郊做酒,肯定是缺资金的,但是银行的1000元贷款还未还清,银行会再贷给我们吗?一系列的问题让汪建慧发了愁。
2017年,当地政府将汪建慧纳贫困户,按政策可享受5万元扶贫贷款支持产业发展。虽然欠下1000元贷款,但休宁农商银行汪村支行根据汪建慧情况,并结合汪建慧所计划的产业可行性,给予汪建慧授信了5万元扶贫贷款,用于支持他发展米酒酿制。
有了5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汪建慧就像是鱼儿得了水,很快就将作坊从偏远的汪村搬到渭桥乡垱金街,并添置了机器设备。因垱金街离县城较近,市场广阔,米酒销路大增。当年销售额就达8万余元,次年便还清了银行贷款和私人欠款,兄妹俩经营米酒的劲头更加足了。目前,除了定点生产外,汪建慧还上门为客户酿制米酒,价格公道,深受客户欢迎。
“我现在酿的米酒不愁销路。这些年在政府的帮扶和休宁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我的米酒生意越来越好。”汪建慧说,“虽然我的眼睛看不清,但是我也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会更加努力,把通过米酒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汪建慧对未来充满信心。
休宁县自从脱贫攻坚战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3亿元,先后有2304户贫困户享受扶贫小额贷款政策。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休宁县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摸排贫困户需求,今年共新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72户2407.25万元,为贫困户“贷”去希望。(高翔 查芹)
(责任编辑 黄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