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六安,看文化兴盛、旅游繁荣的模样!六安市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新浪安徽
关注春日踏青赏花、盛夏漂流避暑、深秋登高望远、冬日滑雪温泉……六安市以新场景、新玩法、新业态不断“解锁”绿水青山,从旅游到旅居,从过境到过夜,从打卡到刷卡,将“流量”变成“留量”,让“人气”转为“财气”,文旅消费市场“热力十足”,发展溢出效应持续扩大。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综合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29%。

产品多样化:从“一季热”到“四季燃”
全域旅游,全季精彩。“温泉滑雪 童话六安”“璀璨金秋 丰收六安”“清凉一夏 避暑六安”“春游江淮 花开六安”,六安市向广大游客递出了四张主题分明的“文旅名片”,全方位展现其作为旅游胜地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

位于霍山县西南部的漫水河镇,东连4A级景区六万情峡、西接陡沙河温泉小镇。2023年,该镇以资源和区位优势换产业,引入大别山滑雪旅游项目,当年建成运营吸引游客8万余人,综合营收约3000万元。“冷资源”变身“热产业”,让这个山区小镇站上“冰雪经济”的风口。漫水河镇因冰雪经济“出圈”,正是六安市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实现文旅产业发展“突围”的一个缩影。


场景多元化:从“瞻仰游”到“体验游”
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着力打造“研学大别山,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旅游品牌。推广“商业+旅游”模式,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文旅新场景、新空间、新业态的建设与运营,用大别山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赋能旅游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持续提升六安文旅产品吸引力。

2025年春节,推出6大主题700多场文旅贺新春系列活动。聚焦“跟着新春赛事游六安”,举办2025年新年登高健身大会等赛事活动50场。围绕“文艺荟萃贺新年”,推出春晚村晚示范演出等各类新春群文活动324场。突出“文博馆里过大年”,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社教活动110场。体现“乐游六安迎新春”,组织旅游景区、文旅街区举办跨年狂欢、市集娱乐等主题活动200余场。紧扣“非遗民俗纳春福”,举办庐剧展演等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100余场。推动“惠企乐民享新春”,开展六安年货市集促消费活动,发放商文旅消费券300万元,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宣推多极化:从“独自美”到“齐吆喝”
系统推出特色宣推产品,创新文旅推介方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全方位六安文旅传播体系。发挥主流媒体传播优势持续推出高质量报道,加强与自媒体合作,精心打造“两微一抖”、视频号、小红书等新媒体账号,充分运用线下宣传载体,构建主媒自媒联动、线上线下协同、全民参与的宣传推广路径。2024年推送城市旅游欢迎短信425万条、微信朋友圈短视频广告300万条,让不同游客获得精准全面的信息服务。
突出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在上海、合肥常态化举办“四季嘉年华”暨六安文旅推介会。2024年市县联动举办“山海情谊深 ‘锦’绣六安好”等文旅推介活动20场,开行“乐游长三角·坐着高铁寻游六安”红色旅游专列10趟,出台《长三角地区职工赴六安市疗休养优惠政策》,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与协同发展。推进入境游发展,持续扩大文旅“朋友圈”。2024年推动景区、旅游饭店、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布设外卡pos机176个、ATM兑换点 12个,提升入境游客支付体验。

六安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国伟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推深做实“研学大别山 行走的思政课”,通过深挖文化底蕴、创新融合业态、塑造特色IP,持续开展“跟着主题游六安”“寻找六安的N种打开方式”等沉浸式、交互性、智能化的文旅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性的文旅需求,更加生动地向游客讲好美好六安“诗和远方”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