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进校园 生命守护在身边——合肥市淮三小映月校区开展应急救护专题培训

新浪安徽
关注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应急救护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2月26日下午,合肥市淮河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两校区开展了体育运动安全急救知识培训和演练。其中,映月校区特邀合肥市蓝天救援队专业讲师及校内相关专业教师,为全体教师开展了一场以“生命守护在身边”为主题的急救知识专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采用“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模式,为全体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必修课”。杏花校区依托网络视频和体育教师讲解进行了培训。
专业赋能:心肺复苏与AED操作技能全覆盖
活动伊始,合肥市蓝天救援队讲师张金有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脏骤停的识别、心肺复苏(CPR)的操作流程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他特别强调“黄金4分钟”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并通过人体模型现场演示胸外按压的力度、频率和人工呼吸的正确姿势。余亮天老师主动上台参与实操,在张金有的指导下完整模拟了急救流程。参训教师们认真记录要点,积极提问交流,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贴近实际:校园意外伤害处置有章可循
针对校园日常安全隐患,程浩鹏老师以“意外伤害急救与突发事件处置”为主题展开培训。他结合小学场景,详细讲解了跌倒骨折、烫伤割伤、鼻出血等常见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步骤,并分享了如何快速判断伤情、科学止血包扎、避免二次伤害的实用技巧。程老师还通过互动问答形式,帮助教师梳理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

人人必学:海姆立克急救法守护生命安全
“异物卡喉”是儿童突发危险的高发场景。朱润雨老师通过情景模拟,生动演示了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要点。从站立位腹部冲击到背部拍击法,强调手势与力度,动作确保标准有效。朱老师提醒:急救不仅是技术,更需冷静判断与快速反应,日常教学中务必关注学生细微异常表现。

以练促防,织密校园安全网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让全体教师从“第一目击者”转变为“第一施救者”。活动结束后,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急救技能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今后将把所学知识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学校负责人表示,校园安全无小事,未来将持续开展应急救护常态化培训,推动“人人懂急救、人人敢施救”的校园安全文化落地生根,为师生的生命健康构筑坚实屏障。
据悉,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两校区采取培训、演练、加强体育课管理等多种措施保障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余亮天)
编辑:高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