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长幼教育集团园长妈妈对您说:暑假一路陪伴 共护幼儿心理健康

新浪安徽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其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心态的重要阶段。
现今社会,家长都更加关注孩子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个暑期就让我们一路陪伴,共同呵护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吧!
1、不溺爱孩子,避免自我中心
过分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做事情没有规则意识,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对待大人没有礼貌,对待同伴自私无礼,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让孩子物质化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目标,总是各种物质诱惑,孩子易养成做事情总是不积极,不主动,总想着大人会给什么奖励。
3、兼顾每位幼儿,保持积极情绪
现今家庭很多都有二宝甚至三宝,父母又要工作,对孩子爱的给予度的把握很难拿捏,很多大宝因为父母幼儿第二个第三个孩子后性情大变,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兼顾到每个孩子。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总是被消极过激情绪对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信。过于严厉的态度甚至批评,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养成的是过于慎重的思考和表达,表现为迟疑、害、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长大后可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十分被动。

4、因材施教,培养自信
正确认识孩子能力发展情况,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大多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高难度的事情,和别人攀比,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家长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5、让孩子“动一动”
“动”手工是表达情绪的重要渠道之一,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绘画橡皮泥等游戏。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和大人配合,大人可以擦掉自己的部分作品,鼓励孩子完成,然后讲出自己为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排解情绪,也暗示着任何被破坏的事物都可以重新恢复生机,孩子会在家人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形成良好的心态。

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父母和教师都要需言传身教,当孩子的好榜样。为了孩子,家长与教师需共同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家园配合,重视引导,让幼儿真正能够身心健康成长。(叶子怡)
编辑:高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