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双幼悦城分园:我是整理魔术师

新浪安徽
关注——中班组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之生活准备(三)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强调:“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中班,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孩子们学会分类整理与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快适应小学新环境,更能在管理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班年级组的宝贝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整理”这一重要课题的。
发出疑问——为什么要整理?
“老师,我的画笔不见了!”面对这样的疑问,老师发现学具筐内画笔散乱,孩子们议论纷纷。原来,是因为画画后没有及时整理,导致下次使用时难以找到。这不禁引发我们深思:整理为何如此重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通过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整理,作为一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教育价值不言而喻。从生活经验出发,孩子们对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认真探讨——什么是整理?
你们知道什么是整理吗?
把东西放到该放的地方就是整理。
把凳子摆整齐了就是整理。
把图书摆整齐就是整理。
睡觉起来叠好自己的被子,把床铺铺整齐也是整理。
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将自己对整理的理解通过图画进行记录,并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
1。物品从哪拿的放回哪去。
2。早晨入园换鞋之后要把鞋子整齐的摆放在鞋柜里。
3。图书应该分类摆放好。
4。可以尝试起床后将自己的床铺简单的整理一下。
幼儿对整理环节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3-6 岁幼儿把整理收纳当作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主动性增强,更多参与整理工作,并与同伴合作。同时孩子们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能自觉遵守并互相监督,收拾整理时也能很快乐积极地投入,逐渐建立起责任意识,而通过图画进行记录,让整理更具有童趣。
思考准备——我的整理计划
在了解什么是整理之后,孩子们开始制定自己的整理计划,一起看看他们有哪些计划吧!
我计划把一下把我们班的水杯架整理好。
我想帮助小朋友们把鞋柜里的鞋子摆放整齐。
我想整理一下自己的学具框,这样方便我能快速找到东西。
我想整理一下娃娃家里的表演服装和道具。
一日生活皆课程,各类活动后的整理环节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幼儿获得这一核心经验以提高物品整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关键。
积极行动——收纳动起来
1。整理玩具
小朋友,快来当玩具宿舍管理员吧,为玩具们分配“宿舍”,要记得哪个“房间”住着谁。每次区域结束之后,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将玩具归位。他们从原来的“要我整理”变成“我要整理”。

2。整理图书

我们一起按照图书的标记将图书一一摆放整齐吧!整整齐齐的小书架真好看呢。3。整理学具框
学具框是陪伴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好伙伴。“哎呀,我的学具框里的东西太多了,都快塞不下了”,快来一起整理吧!
阅读分享——绘本中的整理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老师也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我会整理》,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家也可以借助有趣的绘本故事来激发孩子自己动手的意愿,如绘本《亚瑟,收拾房间》《整理房间,我可以!》《玩具太多了》等等。帮助孩子了解并掌握一些生活自理技能。

简单的整理,却隐藏着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意义。良好的整理习惯,亦是助力幼小衔接的有效方式之一。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把这项本领运用到生活中去,发现整理的乐趣。因此,大胆放手让小朋友自己来,相信宝贝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杨静)
编辑:高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