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给场景,给出成果转化新效能!
新浪安徽
关注在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有这样一位“环境哨兵”——它静静矗立,却拥有一双敏锐洞察的“天眼”。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一张真实运转的“天地空立体化”环境监测网,灵敏捕捉着空气中每一粒细小的PM2.5,实现全天候自动监测。
在这张高科技“环境监测网”中,走航监测车穿行在街巷间,像敏锐的“猎手”追踪VOCs的踪迹;大数据平台则如同“智慧大脑”,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清晰的空气“体检报告”。
然而,就在几年前,这些尖端技术还在实验室里“打转”。是什么让它们落地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答案就在蜀山发展科创的创新理念里——“给场景”。
在蜀山,“给场景”,给的不仅是场地,更是一个让技术绽放的舞台。当创新技术与现实需求相遇,便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焕发出产业创新的蓬勃生命力。
在“中国环境谷”,一项项顶尖技术正经历着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美蜕变。合肥中科环境公司依托国家级科研平台,研发出一系列环境监测“利器”。这些装备并非束之高阁,而是在真实环境中不断“练级”优化。它们收集的数据经过大数据平台分析,形成一份份精准的“体检报告”,成为环保部门精准治污的科学依据。正是凭借这套经过实践检验的解决方案,企业不仅获得了市场青睐,也成为了科技转化典范。
中国环境谷
应用场景是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落地的关键纽带,更是企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
蜀山区通过创新场景供给机制、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优化场景应用生态,为企业技术转化、产品迭代、市场拓展提供全链条支撑,让一批优质企业在场景赋能下破局成长,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安徽蜀峰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项“流态固化土”技术在研发后曾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况。这项能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创新,因缺乏展示的舞台,一度被束之高阁。
“过去技术再好,没有场景,也只能停留在实验室。”公司负责人道出了曾经的困境。
转机来自于蜀山经开发区营商服务部门搭建的场景平台,挖掘出市政地下管线包封、轨道交通巡检等多元场景,让这项新技术迎来了“舞台”,在真实的工程应用中大放异彩。
在市政管线工程中,流态固化土凭借泵送1000米的施工能力,轻松填充5毫米狭窄间隙,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灵活调整,既解决了传统施工痛点,又契合绿色发展理念,企业也借此打开了市场局面,实现规模化发展,不仅验证了其技术优势,更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价值。
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蜀山区构建的全周期场景赋能体系。
打破资源壁垒,推动生态治理、市政建设、政务服务等领域场景开放,为企业提供首试首用机会;建立“能力清单”与“机会清单”双向对接机制,通过常态化路演、峰会等活动,促进企业创新技术与城市发展需求精准匹配;组织“中国环境谷”企业“走出去”展示技术产品,减少市场拓展成本,搭建起合作共赢的“桥梁”。
2025年安徽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应用场景对接会现场
同时,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中国科大等大院大所的科研力量,以及院士专家智库支撑,形成“需求牵引—技术研发—场景应用—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让场景,不仅是验证技术的“试金石”,更是驱动企业从“活下去”到“长起来”的重要引擎。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环境研究院
当前,“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已被纳入“十五五”规划建议,场景创新成为国家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蜀山区将持续深化场景赋能理念,不断丰富场景供给、完善对接机制、优化创新生态,让更多企业在场景中找准发展定位、实现技术突破、拓展市场空间,以场景创新激活产业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来源 | 盛小兰 徐明 刘亚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