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资讯

学界聚首淮军故里 多维研讨激荡历史回响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安徽李鸿章研究中心2025年年会暨“李鸿章与淮军”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2025年11月22日,由安徽李鸿章研究中心主办的2025年年会暨“李鸿章与淮军”学术研讨会在合肥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湖南大学、安徽大学、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李鸿章与淮军的历史脉络、人际网络与历史事件等议题,展开深入学术研讨与交流。

作为淮军故里,合肥承载着深厚的地方历史记忆,此次会议旨在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深化对李鸿章与淮军历史价值的理解,推动地方文化资源向学术品牌与公共记忆转化。安徽李鸿章研究中心理事长、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陆发春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安徽李鸿章研究中心发展以来的历程,呼吁未来的学术研究应突破传统叙事框架,增强专业化、科技史等新内容,融合多学科视野,构建更为系统、立体的研究体系。

大会主题报告环节有九位学者作专题报告: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翁飞研究员以海防战略为主线,系统反思了李鸿章在对日外交中的认知局限与困局;安徽大学历史学院汤奇学教授指出淮军的形成具有历史偶然性,其军事贡献亟需系统性研究,与李鸿章的关系亦错综复杂,诸多学术空白仍有待深入挖掘;安徽大学历史学院周乾教授以甲午战后芜湖米市的存废争议为切入点,揭示了晚清中央与地方、皖苏省际利益博弈的复杂过程;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陆发春剖析了李鸿章父子创建旅京庐州和安徽会馆过程中淮系关系网络的力量发挥,阐释会馆在晚清安徽省域认同的塑造作用和对自身文化根源的价值选择;北京大学韩策梳理了甲午战后李鸿章未能回任北洋的曲折过程,透视了战后清廷高层权力格局的重组面相;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张晓川通过解读李鸿章信札,还原了丁戊赈灾期间吴大澂的仕途规划及其与李鸿章的官场互动等。下午的分论坛则围绕淮军军事建设、派系网络与地方治理以及外交思想与公共叙事三大主题展开。现场气氛热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一批青年才俊崭露头角,充分展现了学术风采。闭幕式学术总结环节,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安徽史学》主编方英研究员对本次会议30多篇论文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本次研讨会选题集中、史料新颖、青年学者表现活跃,充分体现了安徽学界在推动李鸿章与淮军研究体系化、前沿化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扎实进展。

23日与会学者专程赴李鸿章享堂与李鸿章故居参观考察。在承载历史记忆的建筑群落与丰富史料陈列中,学者们驻足凝思,透过斑驳文物与珍贵文献,切身感受这位晚清重臣在时代巨变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此次实地探访,既是对学术研讨的生动呼应,也是对淮军故里历史现场的一次深情回望,为本次研讨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安徽李鸿章研究中心理事黄政供稿)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