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在董宇辉的小作文里,邂逅水墨安徽
新浪安徽
关注董宇辉笔下的安徽,来了!他用三篇小作文将安徽的山水、诗情与风骨
化作一幅徽韵长卷
一篇一境,一字一韵让我们跟随他共赴这场安徽的纸上云游
一
山水造境,徽韵无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年轻的李白,乘一叶扁舟,载着满船清晖,泊入了这幅名为安徽的画中。于是安徽的山,成了竖起的诗行,安徽的水,成了研开的砚池。每当烟雨,笼罩江淮的山水,天地间,便多了一副未干的水墨。
黄山 摄影:陈国任
桃花潭 摄影:陆新生
天地大美而不言,水远山长而为脉。山以静默守其魂,教人以坚韧。大别山脉,脊线逶迤,分江淮而治南北,天地在此运笔,一墨染出江南的温婉,一墨挥就江北的苍茫。
马丁公路 摄影:苗地 高斌
“登黄山天下无山”,迎客松破石而出,在万仞之巅,接住千年飞雪。琅琊山藏着醉翁的笔墨,“望之蔚然而深秀”。九华山,漫开彻悟的禅意,于林深雾重处,见莲花自在,心灯不灭。一峰擎天,观石骨嶙峋,尽抒豪迈。丹峡漫染,于云海之巅,自成天地文章。
黄山
九华山
天柱山 摄影:吴东明
水以从容蓄其势,养人以温良。太平湖如碧玉倾酒;巢湖若明月孤悬;秋浦河,泛起三百里清波,酿成太白诗中的向往;新安江宛如一条青罗带,串联起散落于皖南山坳里的一座座白墙黛瓦的村庄。宏村月沼,映着四时的容颜,也映着寻常人家的炊烟;西递深巷,藏着唐宋的韵脚,也藏着市井的柴米油盐。
山骨,水韵,勾勒出安徽最温润的轮廓。
太平湖 摄影:周小川
秋浦河 摄影:肖本祥
宏村 图源:徽黄京黟旅游
宏村
二
山河行吟,落笔为印
烟云氤氲而化育,徽风落笔而为韵。
李白的月亮,还挂在采石矶的飞檐上,清辉如水。敬亭山在薄雾里静坐,两看相不厌的,是山与人,亦是岁月与诗心。
采石矶 摄影:丁林
敬亭山 摄影:程洪
桃花潭凝成了千载思量,收容了所有欲言的离愁。楚江水冲开两扇天门,放行着天地不语的磅礴,只是那年的舟楫,早已载着诗意入了云端。
桃花潭
天门山
徐霞客踏碎隆冬霜雪,立于黄山绝顶,一句“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行者对天地最豪迈的契约。欧阳修的宴,仿佛还在琅琊山的林间回荡,那醉翁醉的原不只是酒,是这环滁的青山。苏轼念念不忘的颍州西湖,烟波还是旧时模样,只是看湖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
黄山 摄影:解传光
琅琊山 图源:琅琊山景区
颍州西湖
岁月沉香,亦是文脉传承。歙砚温润,叩之清越,是君子之德;徽墨含香,万杵成泥,是匠人之心;宣纸如缎,绵韧如玉,是天地之赠;宣笔挺拔,挥墨从容,是文人之骨。
歙砚 图源:歙县文旅
徽墨 图源:皖味无穷
宣纸 图源:烟雨大黄山
宣笔 图源:泾县发布
三
热土长歌,风华千年
古今交融而激荡,天下担当而为韧。
凌家滩摊开华夏五千年曙光,大禹合诸侯于涂山,开启文明序章。陈胜吴广的鸿鹄之志,仍在宿州的旷野回响。垓下古战场,项羽一曲绝唱,宁折不弯的傲骨,震彻云霄。亳州子弟曹操横槊赋诗,青梅煮酒间,淬炼出建安风骨的万丈豪情。
凌家滩
垓下遗址 摄影:黄蕴新
这历史更凝固于大地之上,棠樾的七座牌坊,以石言志,书写着忠孝节义的儒家理想;渔梁坝上,商船竞发,竹篙点破新安江的晨雾;龙川胡氏宗祠,香火绵延,家族的史诗,仍在血脉里流淌。
棠樾牌坊群
渔梁坝
龙川胡氏宗祠
侠义不朽,浩气长存。这片被热血浸透的江淮热土,本就是一座无言的丰碑。后来,安徽有了两条路,延乔路短,集贤路长,却都通往繁华大道。
金寨红军广场
延乔路 图源:万家热线、肥西发布
三江两湖里兼容了南北风俗,千年传承里催生了时代潮头,安徽人把山石磨成墨,在岁月长卷里,写出温韧如徽宣的品格。
芜湖长江大桥
靓淮河
新安江
行路时,山是胸中丘壑;回望处,水作心底澄明。素净其外,是分寸,自在其中,见心安。
纸上得来终觉浅
何不就此启程,将心中的诗意走成脚下的故乡与远方
跟着与辉同行直播间邂逅最美的安徽!
来源|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