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艺术剧院(铜陵市枞阳腔(吹腔)传承保护中心)携枞阳腔(吹腔)即将亮相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
新浪安徽
关注为绽放戏曲艺术的千年风华,助力当代创作英才竞展风采,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广西戏剧院、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的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将于2025年11月登陆绿城南宁!
作为安徽省唯一参赛的剧院,铜陵市艺术剧院即将带来枞阳腔(吹腔)经典剧目《贩马记·写状》,让这一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声腔在国家级的舞台上焕发新声。
古韵新声:枞阳腔的历史底蕴
铜陵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即(铜陵市枞阳腔(吹腔)传承保护中心)优秀青年演员迟晨即将演出的《贩马记·写状》是枞阳腔(吹腔)的经典剧目,这部作品由徽班艺人奠基,经历了京剧大师加工和昆曲艺术家润色,艺术底蕴丰厚。
枞阳腔,又称吹腔,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声腔之一。作为安徽省珍贵的戏曲遗产枞阳腔(吹腔)被列为本届展演中备受关注的濒临失传剧种。
有关枞阳腔的最早记载见于清乾隆四十三年,严长明所著《秦云撷英小谱》记载:“弦索流于北部,安徽人歌之为枞阳腔(石牌腔,即吹腔)”。
作为徽班、徽戏的主腔之一,清初以来,枞阳腔(吹腔)随徽班辗转,几乎传遍全国,在一路传演中,被各地戏班争相“截留”并冠以新名。
至今,枞阳腔(吹腔)仍存在于京剧、昆曲以及至少50个南北地方戏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评价道:“枞阳腔是中国戏曲的奇葩,300多年来不绝如缕,至今许多地方剧种的吹腔依旧保留着原初风貌,有惊人的一致性”。
薪火相传:铜陵的枞阳腔(吹腔)保护之路
迟晨 饰演 赵宠 汪兰兰 饰演 李桂枝
枞阳腔(吹腔)在铜陵的传承保护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
2021年10月,铜陵市艺术剧院申请成立了铜陵市枞阳腔(吹腔)传承保护中心,标志着枞阳腔(吹腔)创新性传承保护工作进入了有组织机构、制度规范和专业梯队的新发展阶段。
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近年来积极推动枞阳腔(吹腔)的传承保护和振兴发展,制定了《枞阳腔传承保护和振兴发展工作手册》,并安排专人赴枞阳县及周边地区摸排民间老艺人,收集整理民间戏剧的故事原本、剧本和曲谱。
更为重要的是,“枞阳腔(吹腔)表演人才培养”、“吹腔经典剧目《贩马记》表演人才培养”、“大型舞台剧目《汤生与鹂娘》”项目连续三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
铜陵市艺术剧院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戏曲的挖掘与创新,将枞阳腔(吹腔)这一古老艺术形式重新搬上舞台。
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的舞台,为像迟晨这样的青年演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从安徽铜陵到广西南宁,从地方剧场到全国舞台,迟晨的艺术之路映照着中国传统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正如本届展演的理念所强调的——传统戏曲艺术需要在守住“老韵味”的同时,不断探索“新表达”,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