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资讯

2025鄂豫皖三省四市第三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暨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颁奖典礼圆满落幕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1月20日晚,六安市文化馆红剧场星光璀璨、掌声雷动,2025鄂豫皖三省四市第三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暨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颁奖典礼在此圆满落幕。这场集传统民歌展演与红色创意颁奖于一体的文化盛会,以“歌”为媒联结鄂豫皖三地情谊,以“创意”为翼赋能大别山文旅发展,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区域文旅协同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民歌荟萃竞风采  区域联动绽芳华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是鄂豫皖三地共同的文化根脉和精神纽带。本次邀请赛打破地域壁垒,以“文化走亲”模式汇聚湖北黄冈、河南信阳、安徽安庆与六安四市优秀民歌传承人与表演团队,14个精彩节目亮点纷呈、接连上演,让剧场内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

东道主六安以《皖西民歌联唱》率先登场,《对山歌》《采茶》等经典曲目串联起浓郁的皖西民俗风情;《宿松香芽是好茶》《十二月花名》勾勒鄂豫皖独特风物人文,《游春》《隔山恋歌》以情景化演绎再现民间生活百态;《放哨歌》《这是红四军》等红色曲目回望峥嵘岁月,《锦绣浠川》则以昂扬旋律赞颂家乡新貌,整场演出在歌伴舞《九姐妹看花灯》的欢腾节奏中圆满收尾。

活动现场还精心设置了非遗集市与红色创意成果展示区:九制黄精古法炮制技艺、竹编(舒席)、六安瓜片制作技艺等特色非遗项目集中亮相,让观众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温度;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获奖作品同步展出,进一步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层次与体验维度,为现场700余名观众献上一场全方位的视听与文化盛宴。安徽公共文化云、六安文旅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开启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10.8万,让大别山民歌的独特韵味跨越山海、触达更广受众。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蔡小莉、六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武等省市领导,以及四市文旅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活动,为民歌赛金奖、银奖、最佳传承奖等多个奖项获奖队伍颁奖,表彰优秀传承者与创作者。

创意赋能红文旅  薪火相传启新篇

与民歌邀请赛同步举行的安徽大别山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颁奖仪式,不仅是对优秀创意的表彰,更以青春视角激活红色文旅发展新可能,为这场文化盛宴注入了更多青春活力与创新动能。作为撬动大别山红色文旅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大赛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便以“赓续红色血脉 智创文旅未来”为核心主题,历经5个月的作品征集、初筛复审与专家评议,凭借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广阔的实践空间,迅速吸引了全国150余所高校的师生团队踊跃参与,共征集到涵盖红色体验、红色文创、红色研学等4个类别的230篇高质量创意作品同台角逐。

为确保评审的权威性与公正性,活动特别邀请了文旅部智库专家等5位权威人士组成评审团,围绕作品的红色内涵、创意水平、落地可行性等核心维度,最终从严选出各类别获奖作品,为大别山红色文旅发展筛选出一批兼具思想性与实践性的优质方案。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皖在大别山,研续旅途红》摘得一等奖,安徽本地团队《石关乡马畈村红色康养小镇策划书》、阜阳师范大学《小小邮递员“传”家书——卢炳银家书实践研学课程》获二等奖,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鹿吐石铺・1938》、天津美术学院《杜鹃映岭,大别红潮》等3部作品获三等奖,另有10部佳作获评优秀奖。现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周宇、六安市政协副主席张秀萍及六安市、安庆市相关领导为获奖代表颁发奖金与荣誉证书。

获奖作品亮点十足。《相约大别山,“药”你一起来》以“红色+康养”激活地方特色资源,《杜鹃映岭,大别红潮》将革命元素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文创产品,《皖在大别山,研续旅途红》为“行走的思政课”提供了具体落地路径。部分优秀作品已进入落地洽谈阶段,未来有望成为大别山红色文旅新景点、新线路、新产品,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旅融合促发展  协同共绘新图景

本次“双赛联动”活动,是六安深化文旅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深度绑定民歌艺术、红色文化与文旅资源,创新推出“民歌+景区”“民歌+研学”特色产品,观众欣赏民歌盛宴、体验非遗集市后,可走进金寨红军广场感悟红色精神,探访天堂寨领略生态之美,实现“听歌赏景”沉浸式体验,直接带动当地旅游预订量显著增长。

活动延续六安跨域合作热潮,依托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化鄂豫皖三省四市文化交流,推动红色文化从“单向输出”升级为“双向互鉴”,市文旅局通过多维举措推动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在传承、展示、文旅融合等方面提质增效,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奏响时代新声。

在传承保护方面,已培育国家级大别山民歌传承人2人、省级3人、市级1人、县(区)级4人;推进田野调查与保护工作,编辑出版《大别山民歌精选》,收录民歌458首;设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唱响红六安,民歌咏流传”为主题开展传唱培训,累计举办240场次,覆盖5000余人次,让民歌传承薪火不息。

在展示传播方面,将传统民歌融入现代文艺创作,编排展演红色民歌舞台剧《大别山民歌》;创新举办三届大别山民歌邀请赛等品牌活动,大别山民歌《郎在高山唱山歌》亮相全国民歌展演舞台,大别山民歌《高山顶上搭歌台》受邀参加上海市金山区春节团拜会,民歌剧《大别山之恋》赴上海演出;整理新编《红了大别山》等红色民歌,创作《茶恋》等新民歌作品,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

在文旅融合方面,举办导游讲解员民歌传唱培训班,组织“红色民歌进景区”活动240余场,实现30个4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服务群众20万人次;与酷狗等音乐平台合作,上线专辑《民歌六安》,发布29首大别山民歌,有效拓宽了传播边界与品牌影响力。

文化因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互鉴而精彩。此次活动既彰显了大别山民歌的非遗魅力,又激活了红色文旅的创新活力,为区域文旅交流协作架起坚实桥梁。未来,六安将持续深化大别山区域文旅合作,让更多文化瑰宝走出深山,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与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让大别山的歌声越唱越响,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