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资讯

如光而就:再孤独,也要做自己的光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历经八年积淀,影响力持续攀升,已成为海内外众多高校学子熟知并踊跃参与的重要影像赛事。据悉,本届活动征集到的作品题材多元、类型丰富。其中,AIGC单元作为今年首次设立的竞赛类别,尤为引人注目。近年来,AIGC热潮涌动,越来越多创作者借助数字化工具与技术,有效提升影片的创新性、多样性、完成度与质量,为青年影像表达打开了新的可能。

在本届极光之夜的投稿作品中,一部由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团队创作的AIGC微电影《鱼灯》成功入围。

(图源:北京电影学院孟星彤团队)

北京电影学院《鱼灯》的导演孟星彤创作这部影片源于她自己心底一处无法释怀的遗憾:外婆的画案是她童年的乐园,教她读懂了美,然而未能与她共同探讨艺术、未能向她充分表达敬爱。这份遗憾,成为了《鱼灯》最深沉的底色,她在构思这部作品时,选择将自己投射到主角“欢欢”身上。“欢欢”回到故乡渔村的旅程,正是她内心渴望的一次回溯——回到那个充满外婆艺术气息的精神家园,去追寻、去理解、去完成某种未尽的连接。《鱼灯》不仅是一个关于民俗传承的故事,更是她运用AIGC技术进行的一次深情实验与疗愈之旅。

《鱼灯》是孟星彤导演第一次以AI结合实拍的形式完成的,影片制作的过程异常艰辛。在技术层面,调和传统手工质感与AI生成的数字流畅性,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与算法的调试。在情感层面,每一次深入外婆的艺术世界,每一次触碰“欢欢”的乡愁与追寻,都如同揭开旧日的伤疤,却又在创作中寻得一丝慰藉。

在创作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源于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需要单独的训练模型,亲手创造“基因”,完成‘岩彩肌理×生成式AI×动态叙事’三位一体的创作体系。面对素材较少的困境,她选择用最 “笨拙” 却最有效的方式 —— 手绘传统鱼灯骨架线稿来弥补。团队导演在多个日夜,手绘了300多组传统鱼灯骨架线稿。这些线稿,成为了训练自定义模型的基石,是《鱼灯》视觉世界的“源代码”。

在看到完整影片的那一刻,感受到了他们所有的孤独和坚持都有了意义。在技术的无人区里,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他们便成为那个掌灯的人。

本届现实题材的影片同样闪光,作品把镜头对准现实中的瞬间:西南大学《这个书记不太冷》黄维杰团队为拍摄刘书记与村民种植百部,团队每日四五点便踏上行程,还要穿梭于 “山路十八弯” 间,拍摄之路虽然艰辛,但这份坚持里,才能让我们在影片中更见刘书记的实干与热忱。无论是团队咬牙克服拍摄难题,还是刘书记扎根乡村谋发展,都在以行动诠释着这份向阳而生的力量。

日落后的二十分钟

(图源:河北传媒学院王鑫砚团队)

《MAMA》

图源:中国传媒大学黄柏畅团队

《童桐的心愿》

图源:澳门科技大学翟千惠团队

据了解,本届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共吸引全球近600所高校团队积极参与,竞争激烈,佳作云集。期待年轻影人们用作品证明——每一个勇敢表达的人,都是自己的光。

本届颁奖盛典即将在中国合肥举行,届时各项大奖将逐一揭晓。期待那些在孤独里打磨作品的年轻影人,终将都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而极光之夜的意义,正是见证这份 “做自己的光” 的勇敢,也让更多人看见:每一个在创作里坚守自我、在孤独中奋力发光的人,都值得被看见、被喝彩。

期待在10月的第8届极光之夜颁奖典礼上,见证更多青年影人绽放光彩,收获佳绩。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