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里的淮南·大暑篇“炎”值爆表 看淮南“闪电侠”如何迎峰度夏护清凉

新浪安徽
关注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蔟。
——《淮南子·天文训》

大暑,裹挟着全年最炽烈的高温如期而至。蝉鸣聒噪,地面蒸腾着灼人的热浪。古人摇蒲扇、饮冰泉,求一片树荫喘息;如今家家户户空调风扇齐开,吹着空调裹毛毯简直是最理想的避暑方式。但这份清凉背后,全靠电力支撑!城市用电负荷骤然拔高,一年一度迎峰度夏的严峻考验就此展开。

为了让千家万户头顶的灯持续明亮、扇叶不息转动,电力人早已在高温中严阵以待。电力调度中心如精密大脑般运筹帷幄,精准调配每一度电;烈日炎炎下,一边是巡检工人攀爬烫手铁塔,一边是无人机在云端穿梭巡视;抢修队伍更是随时待命,电网设备一旦遭受恶劣天气出现故障,他们便火速赶往现场,只为第一时间恢复供电。

当城市用电负荷节节攀升,一条跨越山河的“皖电东送”能源通道,便成为支撑华东电力安全的坚实后盾。这条始于安徽省淮南市、贯通华东地区的电力大动脉是世界上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代表了国际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研究、装备制造和工程应用的最高水平。“皖电东送”工程将一块块乌金转化为丰沛电能,不舍昼夜,如奔涌江河般将澎湃动力注入长三角,成为支撑区域发展、保障城市脉动的隐形脊梁。

古人常言“心静自然凉”。这份“静”字,亦是我们面对现代清凉的清醒态度。空调虽能退暑,过度贪凉就会损耗身体,更增加电网重荷。酷暑时,少一分对清凉的索取,多一分对自然的顺应,与自然和谐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