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城市主场活动在泾县举行

新浪安徽
关注观世间万物,皆有灵且美。5月16日,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宣城市人民政府指导,泾县人民政府、宣城市生态环境局主办,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办的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城市主场活动在泾县举行。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作视频致辞。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严忠屏、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石利利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泾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许立勋主持。

张玉峰在致辞中表示,宣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空气优良率超90%,全市16个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我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深植“生态立市”战略内核,迈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实步伐。作为长三角毗邻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节点城市,宣城市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用责任书写生态未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宣城智慧”与“宣城力量”。
张玉军指出,生物多样性是国家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的基石。安徽地处华东腹地,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屏障。下一步希望安徽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顶层设计,推动部门间协同联动,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格局,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评估体系,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石利利表示,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机构,在顶层设计、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夯实平台创新载体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科创体系。下一步,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将继续参与安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安徽的自然之美与生物多样性得以永续传承。
严忠屏指出,近年来,安徽省全面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开展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下一步,我省将编制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从而与我省《实施意见》一道,搭建起安徽生物多样性保护总框架,为实现全省2030年乃至203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目标提供“路线图”和“施工图”。
活动现场播放了宣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宣传片《宣城·万物生》;观看了情景剧《纸间万象·皖南行》;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国青龙湾国家森林公园、绩溪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个点位,开展了全景直播《生命进行时》;并通过生态解码人讲述“我与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活动现场,部分与会嘉宾共同推杆开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生态之约;参会人员共同观摩了中国宣纸文化园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丰富多彩的活动环节展现了“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
活动还设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摄影展,征集遴选一批展现生物多样性的优质摄影照片,以及宣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在主会场一侧进行集中展示。同时开设生态市集,设置特色产品展示区,集中展示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