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安徽 资讯

登上全国热搜的“Tony老师” 为何让无数人泪目

新浪安徽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7月21日,一张理发师的朋友圈截图刷遍网络,并在当晚登上全国热搜。

“实在不好意思,因为我除了是发型师,还是合肥市蓝天救援队队员!”7月21日,一张理发师的朋友圈截图刷遍网络,并在当晚登上全国热搜。

截止至7月22日12时,微博话题#合肥理发师放下剪刀驰援河南#话题阅读量1.7亿,讨论量5.1万。@央视网青年 @河南共青团 @湖北新闻 @新安晚报 等媒体纷纷参与话题讨论,促进事件的广泛传播。人民日报公众号更是发布推文《约理发师剪头发,一天未回复,得知真相后泪目了……》,网友评论“合肥男人,好样的!”、“平凡的人,伟大的人,平安归来”。

据统计,#合肥理发师放下剪刀驰援河南#事件中,共有45943用户发布了47271条相关微博,热门话题前三名为#合肥理发师放下剪刀驰援河南#、#皖众一心共度南关#、#拿起剪刀是发型师放下剪刀是超级英雄#。事件传播峰值在7月21日 23时达到传播最高峰,峰值为11452条,有4579个大V参与此事件讨论中。(数据来源:新浪舆情通)

一张截图,为什么可以登上微博的全国热搜榜?让我们回归事件本身,梳理整个事件的脉络:

7月21日16:42,微博网友@射手女郎JINGS 在微博发布了一张朋友圈截图,并配文“拿起剪刀是发型师,放下剪刀去拯救河南啦”,一时间在小范围里引起了广泛讨论,网友纷纷表示“致敬平凡英雄”、“眼泪不争气的流下来了”。

7月21日21:11,话题#合肥理发师放下剪刀驰援河南#迅速登上同城热搜。

7月21日22:15,由于事件热度持续暴涨,话题登上全国热搜第47位,事件迎来第二次流量爆发。

7月21日23:00,事件热度达到顶峰,话题升至微博热搜榜第5位。这一阶段事件已得到省内外的普遍关注,以@央视网青年 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以@河南共青团 @湖北新闻 @新安晚报 @安徽卫视 为代表的省级媒体纷纷发布内容,参与话题讨论。

7月22日07:53,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推文《约理发师剪头发,一天未回复,得知真相后泪目了……》,助推事件持续传播,网友评论“合肥男人,好样的!”、“平凡的人,伟大的人,平安归来”。

7月22日14:36,话题#合肥驰援河南理发师小哥本人回复#再一次登上全国热搜。

在整个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网友的参与助推了内容的迅速传播。“我们不需要虚构的英雄,因为我们就是英雄的民族”、“我爸爸也是蓝天救援队的一员,为他自豪”……一个个走心的评论让人备受感动,事件也朝着正能量态势发展。微博是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它会不断的放大事件本身的属性,让优质的内容不断经过再创作,再传播,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传播效果。聚集事件本身,“理发师化身救援英雄”本身就是一件十分感人的事件,再经过网友的转述,以旁观者视角去看待事件,发表感受,更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

实际上,在此次河南暴雨事件中,诸如“理发师驰援河南”等登上热搜的正能量事件还有很多,除了“Tony老师”外,“郑州市民手挽手穿越急流”、“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者相互鼓励”、“商场被救者变成施救者”等等暖心事件被我们所熟知,透过微博,无数人在感慨,河南暴雨,“大家都很团结”。

一场暴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

在河南暴雨发生的 40多个小时里,不同的社会主体显示了立场一致、且格外明确的分工:民间力量迅速自发地整理救灾信息、媒体和大V科普自救和救灾知识、各大社交平台建立河南暴雨专门话题和通道、商业巨头陆续跟进捐款。许多网民觉得这种全民一致景象,如同回到了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

在此次事件中,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再一次凸显。“河南暴雨”最早出现在公众视线,就是因为“郑州5号线乘客被困”事件。随着#河南暴雨#、#郑州地铁#、#乘客称在火车上滞留超40小时#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河南,关注到此次事件,关于“河南暴雨”的相关信息几乎占据微博热搜整个版面。

除了及时有效的传递信息,互联网平台的救援价值更加值得关注。7月21日起,微博热搜一半以上是河南暴雨相关话题,微博陆续置顶 #河南暴雨互助#、#河南暴雨救援#、#防汛救援第一线#等话题,数千条来自河南的求助信息被大量转发。接到救援消息后,全国各地的企业以及网友纷纷伸出救援之手,短时间里大量爱心汇聚河南,让灾区人民备受感动和鼓舞。

有人需要救援,也有人在提供援助,7月20日22点,郑州图书馆和科技馆账号在微博上发布公告,将彻夜不闭馆,提供热水与休息场所;部分电商免费开放了郑州仓库,将矿泉水、米面粮油、瓜果蔬菜等数以万计的生活物资免费提供给受灾市民……微博上,数亿网友把“河南暴雨互助”的词条顶上了热搜,网友们不断转发各种各样的筹款通道、求助渠道、紧急联络电话清单等,生怕有任何一位受灾者错失了信息。

每一个小人物,在历史的瞬间都能留下光彩。我们被驰援武汉的“Tony老师”感动,被无数舍己为人的平民英雄感动,被面对灾难时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感动,新时代的互联网平台,让更多人发现了这份感动。每当危难来临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互联网犹如大潮,让这些人立于潮头,而我们,最需要做的,便是发现、见证、并记住。

(责任编辑 曹娜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